2017-12-20 11:10:00
琥珀(amber),来自拉丁文,意为“精髓”,
但也有人认为,是来自阿拉伯文anbar,译为“胶”。
在立陶宛语中,琥珀被称为gintaras,即是保护者的意思,
在德国,因琥珀具有易燃之功能而称其为“燃烧石”,
而西班牙人将埋在地下的阿拉伯胶和琥珀统称为“amber”。
浩瀚的华夏文明,将琥珀称之为“虎魄”、“兽魄”、“遗玉”、“顿牟”、“红松香”、“瑿”等,
民间更有“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”的说法,
并将琥珀寓意为吉祥之物,认为它可以趋吉避凶、镇宅安神,
琥珀还具有医药价值,可养生安神,治愈疾病。
如果将亿万年的时光穿越,
那琥珀一定是古老的见证者。
从一滴树脂开始,默默经历亿万年时间的洗礼,
在无数次地质运动、火山爆发或河流冲刷中翻腾历练,
经历万重磨难,最终浴火重生。
今日所见的琥珀带着远古的信息,
呈现在你我面前,无言地向我们诉说着沧桑的历史故事……
那么,如此珍贵难得的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呢?
简单来说,
并非所有树脂、树胶都能形成琥珀,
只有其中极少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形成琥珀。
首先是琥珀的埋藏环境需要长期且稳定,
如此才不会被火山、地震等自然地质灾害所破坏。
其次,琥珀埋藏的时间要足够长久,
至少不能低于2500万年,
否则树脂或树胶无法完全石化,不能形成琥珀。
再次,琥珀埋藏的温度和温度要适宜,
温度过高则会融化,环境太干燥则会开裂分化,
温度过低,环境过湿则无法形成琥珀。
具体来说,
琥珀形成有两个重要的时期,一是中生代白垩纪中晚期,
一是新生代第三纪矿藏沉积期。
距今1.4亿~6500亿年的白垩纪中晚期,
地球处于非常温暖的时期,
一些大型恐龙统治着地球,
这一时期,昆虫很是活跃,被子植物开始进化,
保存下来的琥珀数量较为稀少。
目前看来,绝大多数琥珀形成于新生代第三纪矿藏沉积时期,
这是琥珀形成的重要时期。
这一时期,气候温暖潮湿,
恐龙几近灭绝,昆虫更为活跃,
松柏科植物开始分泌大量的松油树脂,
同时,伴随着地质运动,
一些树木被埋入地下深处,
历经沧海桑田,逐渐演化为琥珀,
且常与煤层相伴而生。
琥珀是碳氢化合物,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树脂,
化学成分为C10H16O,其中碳79%,氢10.5%,氧10.5%,
有时还含有少量硫化氢,属非晶质体。
琥珀的颜色多样,有如黄色、棕色、褐黄色、绿色和淡紫色等,
其折光率1.539-1.545,无多色性,
硬度为2-3,密度1.1-1.16g/cm3,具贝壳状断口。。
琥珀为有机物,加热到250℃-300℃熔融,
可散发出芳香的松香气味。
以全球区域来看,
诞生在第三纪的欧洲地区的琥珀,
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沿岸,
这一区域的琥珀产量占全球总量的90%以上,
其特点是颜色漂亮、品种丰富块头较大。
第三纪时期美洲地区的琥珀,
以南美洲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墨西哥为主,
其形成于相同的地质时期,隶属于同种豆科树种,
只是荧光反应中的蓝色幻彩有所不同。
第三纪时期亚洲地区的琥珀,
以中国抚顺和缅甸琥珀最受市场青睐,
其多形成于煤层中,与煤晶伴生。
琥珀作为一种珍贵的有机宝石,
有其独特的历史、科学和艺术价值,
想必与其艰难苛刻的生存环境不无关系。
在日常生活中,琥珀不仅能作为一种珍贵的首饰物,
同时还可作为珍藏的古董制品,尤其是虫珀,
吸引着众多的琥珀爱好者为之苦苦追寻。
看来拾获一枚货真价实的琥珀,确实来之不易,
反观目前鱼龙混杂的琥珀市场,
需要深厚的功力才能辨别真伪,不被坑,
由此,一些品牌就显得尤为信赖,
嘉乐琥珀,专注琥珀行业20年,懂你所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