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12-06 15:13:00
还没来得及体会秋日暖阳,就已步入了冬季,琥珀温润的触感,成为冬季最适合佩戴的珠宝之一,不会让你感觉到冬天的冰冷,更增添了一份色彩,变得温暖。
越是高价值的东西,越能招来嫉妒,于是以琥珀为名的各种优化也越发的多,近两年最常听的莫过于波罗的海水煮蜜蜡。
波罗的海水煮蜜蜡的出现,许多人都因此吃了亏。当久月拿到一个水煮蜜蜡的样本时,也不得不感叹水煮蜜蜡的迷惑性,稍微一个不注意,老玩家也是极其容易看走眼。借此文章,讲解一下有关水煮的蜜蜡的特征,提高警惕,避免损失。
▲水煮蜜蜡圆珠样本
为什么用水去煮蜜蜡?这里先给大家说说这样做的缘由。波罗的海的蜜蜡,经过证明,蜜蜡是由于微小密集气泡所构成,气泡越密集,蜜蜡就越多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满蜜。水煮蜜蜡就是利用了气泡这个概念,给金珀类加热水煮,使得珀体内部的气泡呈现出来,高温下慢慢变得密集,珀就被煮成了蜜。
水煮,我们做过饭的人都知道,(微波炉水分子由内而外加热原理除外)加热的时候,都是从外向内加热,食物都是外面先熟,里面最后才熟。所以水煮蜜蜡,气泡最先在外层密集,随着煮的时间,慢慢从外向内加深气泡。当把一块水煮蜜蜡从中间切开,越靠外蜜感觉越多,越靠里珀越多。
如果我们拿的是原石,横切开看蜜的分部情况,这是第一个分辨是不是水煮的特征之一。蜜从外向内,出现了分层的状态,多半就是水煮蜜蜡。
当然我们不能只凭借一个特征就决定,这也只能去判断特征很明显的水煮蜜蜡,有明确分界的,一眼就能看出来,原石因为皮色基本无法区分,所以如果在不能看见切面的情况下,就开一个小窗,也是很难看出是不是经过了水煮,所以在现在水煮横行的时候,入原石风险非常大,一定需要提高警惕。
对于成品,水煮蜜蜡也是非常难以辨认,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。
第一,紫光水煮蜜蜡比天然蜜蜡偏蓝色,天然蜜蜡的荧光反应会比水煮蜜蜡的荧光反应弱一些,水煮蜜蜡荧光强于天然蜜蜡。
水煮蜜蜡因为是用珀来煮,所以在荧光上,多少继承了金珀的荧光,因此是有些偏蓝。
▲365紫光下,左为水煮蜜蜡,右为天然蜜蜡
第二,用强光手电透过蜜蜡看,水煮蜜蜡的纹理是浑浊的,分界是不清晰的。天然蜜蜡纹理清楚,分界明显。这是因为水煮导致了气泡的增加,但是人为增加的气泡,就会把本身天然存在的分界处也布满了气泡,就导致了纹理的浑浊不清晰。
琥珀玩家都知道,哪怕是一块满蜜的蜜蜡,也是存在天然的纹路,绝对不是一块毫无差别的一致的蜜,所以在强光下,这些内部的肉眼不明显看见的纹路,也会清晰展现出来。
而水煮蜜蜡,即使看上去不特别满蜜,纹路也不会那么清晰可见。
所以当我们用显微镜观察的时候,水煮蜜蜡在表层就能看见许多的气泡,密集的布满在蜜蜡上,这是水煮导致的,气泡不是自然分布,在原本没有密集气泡的地方,也出现了密集的气泡。
这个特征我个人认为是分辨水煮蜜蜡的最重要的条件,天然的琥珀,不管蜜的分布是否有多少,都是能清晰见到纹理的分界,只要不清晰,一定是有问题的。
▲水煮蜜蜡透光纹路浑浊
▲天然蜜蜡透光,即使满蜜依旧纹路清晰
▲水煮蜜蜡放大后观察
▲水煮蜜蜡放大后观察
第三,既然水煮蜜蜡是为了让琥珀看起来更加满蜜,说明基本都是用珀来煮,或者是蜜含量少的金绞蜜一类来煮,不会是用蜜蜡来煮,因此,珀的透光性是高于蜜的,就算是煮过的蜜蜡,透光性也高于天然蜜蜡。因为毕竟水煮的蜜蜡内部珀的成分高于蜜,所以两块看上去差不多的琥珀,我们打灯看看透光性,也能有明显不同。
▲水煮满蜜蜜蜡透光性
▲天然满蜜蜜蜡透光性
水煮的蜜蜡,不管是白蜜还是黄蜜,多少跟天然的白蜜黄蜜,在颜色上有一些区别,都会相应浅一些,但是这是没有烤色过的水煮蜜蜡。有的商家还会把水煮蜜蜡进行烤色,变成鸡油黄,那就更加让普通消费者难以区分,加上目前检验机构对水煮蜜蜡没有一个明确标准,把水煮蜜蜡列为优化,就使得一些商家可以把水煮蜜蜡出具证书,钻了市场的空子。
人工处理过的琥珀跟天然的琥珀相比,在价值上是有千差万别的,所以如果我们想拥有天然有价值的琥珀,就一定要提高警惕,谨慎小心,避免上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