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11-30 16:53:00
蜜蜡树木脂液化石,为非晶质体,
无固定的内部原子结构和外部形状,
断口常呈贝层状,折射率介乎1.54至1.55,双 、折射不适用。物
理学验定,蜜蜡的比重在1.05至1.10之间,
仅比水稍大,为珍贵的装饰品。
最常见的蜜蜡主要是产在波罗的海以及北欧的黄色蜜蜡。
一般常见的只有黄色,
甚至有些还是半透明的状态,称为半蜜半珀。
黄色有深浅之别,年头久的老蜜蜡通常是深黄色,有的甚至发红。
蜜蜡因产地不同而有多个品种,看上去有更多种类,
更能迎合不同人的不同喜好和需要。
然而,老蜜蜡由于年代久远,
颜色鲜亮,货源稀缺,
一度非常神秘,且在市场上深受玩家的喜爱,
特别是一些藏家对老蜜蜡更是情有独钟,
但是,老蜜蜡是一种不可再生物质,越开采数量越少。
如今市场上的老蜜蜡,有很多都是移花接木的产品。
对于喜欢老蜜蜡的收藏者来说,
能够淘到品质纯正的老蜜蜡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件事。
如果我们玩的是蜜蜡,那么不必太过于纠结,
而我们玩的是老蜜蜡,这个老字非常重要,
这个字仿佛是一道门,
没有这个字,就等于你还没入门,
以下也是一些老弦重唱,说一下老蜜蜡的一些并不绝对的特征。
(1)孔道:首先要排除小孔的东西,因为百年前制作的工艺较为落后,多数为手工钻孔,钻的孔本就大,又经过多少年的盘玩,线绳的不断勒压,老蜜蜡至少有线绳磨损的喇叭孔或线绳向一侧勒压的钥匙孔。
(2)包浆:包浆是漫长岁月中把玩者经久的摩挲盘玩的手泽。由于经久累月的盘玩,老蜜蜡表面形成一成类似于膜状的光泽。密蜡的光泽的从一种程度相对的证明加工成品后的存世的时间久。
(3)风化纹:风化纹又称橘皮纹,这个名字非常确切,就形象的和橘子皮差不多,仔观之下都是大小不一的点聚合成一个面。风化纹是长期放置、鲜于把玩,没有油、汗的滋润,阳光空气等对蜜蜡皮壳摧残一种沧桑的表现,所以长期把玩、包浆细腻的老蜜蜡,几乎都没有这种风化纹呈现。类似于人的皮肤,化妆品用的多,就没有那么粗砺。
(4)冰裂纹:冰裂纹又称开片,冰裂是长期在干燥的环境下失水脱水的一种干裂的表现,所以冰裂和包浆也是相对的,长期把玩的包浆必然好,包浆好的冰裂形成的就慢,如同一块土地,勤于用分泌的汗渍和油渍灌溉,必然不会干裂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老蜜蜡皮壳无冰裂而孔道有冰裂。
同时还要注意的是,
老蜜蜡不是都有风化纹和冰裂纹,
或者说有冰裂纹不是加分项 而是减分项。
在人的一生,是没有机会通过人体交换把琥珀酸变少的。
与半珀半蜡不同的是,
老蜜蜡皮壳上的纹路都是由平时佩戴磕碰导致的。
所谓老蜡即为人们佩戴、把玩、存放年代久远的蜜蜡制品,
颜色较深,呈橙黄色、桔红色、褐黄等,外观色相偏沉、光泽偏暗。
通常作为手链和佛珠较多,非常具有观赏性。
经过几十年的盘完也会跨级为古董老蜜蜡。
目前市场所见的波罗的海老蜡,
多是在某些环节中特意“做旧”处理的。
一是把新开采的琥珀蜜蜡分开档次,
将其中颜色较深、略为暗浊的称为“老蜡”,
二是将“新蜜”进行加热烘烤,
使其外表变成棕黄色或橙红色,内部结构变得涩暗,
外表光泽显得古雅,让人信以为真。
其实,无论哪一种琥珀蜜蜡,所谓“老”,
无非是质地变得含蓄,表面出现薄薄的氧化层。
从收藏角度讲,如果确实是经长年累月佩戴、把玩出的老东西,
其留下的岁月痕迹不能不说是一种难以估量的附加值。
若破坏这一表层,依然会表露“新蜜”征象。
有人说过,老蜜蜡玩的就是一个皮壳,
这话说的是对的,因为皮壳包含着她所有的历史,
除掉皮壳,老蜜蜡和新蜜蜡的内层基本没有区别,
所以老蜜蜡玩的不过是舒服的孔道,
细腻的包浆形成的宝光,
以及含着无限内涵的风化和冰裂纹。